关灯
护眼

第30章 高粱之战的反思

    此刻的赵光义主动抛出问题,也是为了希望看到自己手下主动要求自己撤离这样的一个战场,毕竟如果能主动当掉这样的一个机会,他自己也不至于承受战败不利等各方面因素。

    举个例子,就从高粱河之战开始,一开始宋军军队可以说是占了绝对优势,可是提起宋军,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都是一个字:弱。

    毕竟在整个古代历史上,宋朝算得上最屈辱的中原汉人王朝之一了。宋朝总自称八十万禁军、百万大军云云,但在面对数万辽军、金军时却总是惨败。这不免让人轻看宋军,毕竟汉唐时“一汉抵五胡”,宋军以十打一却都能输。

    那么,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?

    只能说对一半,宋军战斗力不强不假,但数十万宋军难敌数万敌军的时期处于北宋中后期,宋朝在开国之初,军事实力其实是不差的。

    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,北宋先后灭掉了荆南、武平、后蜀、南汉以及南唐等多个政权,几乎统一了整个。在战争中,北宋的军队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,这与靖康之耻时一触即溃的宋军是截然不同的。

    在面对北方的敌人时,北宋军也没有落于下风,不论是灭亡北汉,还是白马岭之战中重创辽军,都说明宋军的战斗力是不差的。在当时,不少人甚至都认为北宋将要收复幽云十六州,重振中原王朝的荣光。

    直到高梁河之战,宋军在这一战中的失败影响是深远的。不夸张地说,北宋一朝在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时的极弱形象,便是自这一战开始的。

    高梁河之战以前,北宋刚刚灭亡北汉,还在白马岭击败了辽军,全军上下士气高涨。尽管白马岭一战只是一个小胜,但这一战对于北宋的士气提升是巨大的。自幽云十六州被石敬瑭拱手献给契丹人以后,中原王朝面对契丹人就一直硬气不起来。没有幽云十六州,契丹人的骑兵可以横行无阻地南下,没人可以抵挡辽军骑兵猛烈的攻势。

    北宋人并非不知道辽的强大,赵匡胤采取的也正是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的灭亡次序,北汉和辽手中的幽云十六州是最难啃的硬骨头。以前北宋灭亡南方政权时,世人只认为是南军弱小,并非宋军强大,现在有白马岭的胜利,又打下了北汉,收复幽云十六州并非奢望。

    实际上来说,北宋也确实是有机会收复幽云十六州的,毕竟后周柴荣就已经收复了几个,现在的北宋国力完全不输于后周。

    只可惜,宋太祖死得太早,接手的是宋太宗赵光义。

    客观地讲,赵光义其实也并非一庸主,毕竟他在灭亡北汉和白马岭的大捷,都发生于赵光义在位时期。只是,在哥哥赵匡胤活着的时候,赵光义主要担任的是首都的行政长官,而非军队将领,他擅长的是行政,而不是军事。

    不论是后周还是开国的赵匡胤,都给赵光义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大量优秀的将领。凭借着这些,赵光义成功灭亡了北汉。

    北汉一灭亡,北宋直接与辽国对峙,宋辽大战不可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