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85章 善长寻访

    第85章    善长寻访

    吴郡,

    这个地方类似于陪都的地位。

    江东的大世家大多都是以此地为根基。

    不过随着江东地域的开拓,各大世家慢慢的迁移重心,向着荆州发展,毕竟作为战乱的危害,荆州有了一定的空窗。

    陆家比起完全想走出去的张家,陆家则是投石问路,慢慢的向外移动。

    至于剩下的朱家,那是一点心思都没有,巴不得其他人走光,让自己成为吴郡的唯一大世家。

    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,此消彼长,朱家确实就是吴郡的第一世家。

    李善长现在思考的无非是怎么合理的处理这一次的问题,让各大世家削减官吏,这可是大难事,刘辩怕世家尾大不掉,世家怕刘辩卸磨杀驴,谁也不信谁。

    李善长入吴郡的消息瞒不住的,他还没到吴郡郡城吴县,朱家的人倒是先来了。来着是一位客气的中年人,按照辈分应该是朱桓的某位叔伯。

    “见过李先生,中年人尊敬的开口。

    “朱使君让我来迎接您,先提前招待您一番。”

    朱使君就是朱治,从孙策败亡开始,就一直担任这个职位,可以说真的是在吴郡根深蒂固。

    收到这种善意,李善长自然不会拒绝,他满口应下,然后提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此次前来是替吴郡诸位宣读陛下口谕,请务必提前准备,莫要失了礼数。”

    “在下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吴郡的官吏大部分也都是朱家之人呢。”

    当初提了一个唯才是举的口号,结果这么多年后才能去开始实施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是没办法,外部矛盾还没处理完,又怎么能解决内部矛盾呢?

    但还是把私兵制这个东西给掐住了,私兵制的根源其实还是中央衰微,地方割据。

    休息一晚,第二天就到了吴县,李善长见到了朱治,朱治已有了老态,显得有些憔悴,但是眼神里的锐气却还是一点没消失,那个当初的谋士依然还存在着,地位仅次于二张。

    李善长掏出一份文书,然后站起身,朱治也站起身,神情严肃。

    “吴郡郡守朱君理,忧勤王事。性俭约,虽在富贵,车服惟供事。

    任吴郡太守,政治清明,路不拾遗。拜安国将军,封毗邻侯。”

    后面还有一部分,李善长没读,只是把文书递给朱治,然后小声开口。

    “食邑收回,以封赏代替。”

    朱治面色不变。

    “谢陛下厚恩。”

    李善长看朱治没反应,也没多说什么,食邑其实就是封地,以前是为了安稳人心,或者封赏有功之臣,但是现在朱治的身边特殊了,有些东西就要收回了。

    “不过是封个官爵,却让善长跑上一趟,应该还是还有什么事情没说吧,或者是不能明说?”

    “也许吧。”

    “对于陛下收回食邑一事,您似乎很平静呢。”

    “因为老夫听到了一些风声,周瑜自请交还食邑。难道老夫还不如一个小辈吗?而且他这么做,肯定是有所授意。

    想明白了这些,老夫为什么不平静呢。”

    朱治看清楚这些关节,李善长一点不意外,他接着话茬。

    “那您应该知道陛下的决心了,有些事情不可阻挡了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?”

    “官吏品行不端,人民怨声载道。”

    李善长停下手中动作,看向朱治。

    “意有所指?”

    “不只是这。”

    朱治看着纸条上的名字,表情稍微有些难看,最后有些无奈。

    “老夫若是说不知情,善长信吗?”

    “这重要吗,发生在吴郡这里,您撇不开关系。”

    “本来就不只是吴郡一地的问题,我还要去会稽一趟,回来的时候再和您商量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还要去会稽?”

    朱治家宅,看着那封书信上的名单,朱治的眉头都散不开。

    “私信给他们,要他们立刻自己上书辞官,同时送信到濡须口给休穆,告知此事,就说我倚老卖老,先斩后奏了。”

    侍从应声而去,朱治拿刘辩的诏书发起了呆。

    “敕令”

    “安国将军,毗邻侯……”

    一行人离开吴县,下一步就要到会稽郡,李善长在路上有些沉思,顾雍,会比朱治好说话吗?

    顾雍此人寡言慎行,是内政大才。

    但是他作为世家的代表人物,是否又会有另一面。

    此次出行,谈的是触及根本利益的问题,就算顾雍是谦谦君子,也未必会给我好脸色看吧。

    相比于张昭虞翻这种刚而犯上,顾雍才是为官的楷模。

    “你昨天不是还要敲山震虎吗?怎么今天就大加溢美之词?”

    “李先生,一码归一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