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70章 树下教学

    (此章可跳过,主讲孝道和知行合一)

    众人互相看了一眼,都是不说话,李儒见场面有些尴尬,忙是推了一个清秀少年。

    少年年约十五六,身穿长袍,头戴玉冠,应是富贵人家出身,少年上身一趔趄,回头一看,见是训导,忙是转头起身施礼道,“学生王朝和,见过大老爷”。

    见秦浩峰面色和煦,便继续道“‘礼记-祭义中,孝有三: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。’学生不能解,望大老爷指点”。

    秦浩峰点点头,笑着朝他摆摆手道,“坐下说,我不过入道早些,义理或是解得深刻些,前面便说切磋,尔等不要以为本官是虚言,都不要拘紧,坐,坐”。

    秦浩峰的一番话引得众秀才都是大感惊讶,又是大感喜悦,深感秦浩峰平易近人,心下都是松快了些,却是越发知礼,坐的更加端正。

    秦浩峰见状也不多言,笑着问王朝和道,“你作何解?”

    王朝和忙要起身,秦浩峰抬手虚按,“坐,坐,又不是在衙里,都松快些”。

    王朝和红着脸坐下,作揖回道,“学生以为,孝有三,最者遵循父母之教导,须臾不敢背离,次之应护父母尊威不使之受辱,再次之则能给与饭食养,而不使父母有饥困之忧”,说罢看了秦浩峰一眼。

    秦浩峰思索片刻后,“诸位以为如何?”众人在王朝和释义的时候都是默然思考,听他释义都是赞同,如今秦浩峰问,便都点头应是,纷纷言说,解得对。

    秦浩峰有些疑惑的看了李儒一眼,心中暗思照邑的教学水平这么疵吗?

    李儒见秦浩峰看他,面色似有不满,不知出了何事,赶紧起身,紧张的问道,“大老爷,可......可是解得不对?”

    众秀才见李儒紧张,都是赶紧起身不知所措,秦浩峰见状苦笑一声,“都坐,都坐”,众人带了不解慢慢坐下。

    “倒也不是,若是单纯释义解得也算在理,可若是乡、会试做论,又谬之千里”,顿了顿,见众人不解。

    继续道,“此话乃曾子所言,后又有‘公明仪问于曾子曰......君子之所为......安能为孝乎?’”

    见众人听得细心,秦浩峰解道,“此后段为曾子门生公明仪问何为孝道,释义前段曾子所言”。

    “曾子言说承志而后谕于道,直养,安敢称孝?”

    见众人有些呆愣,哪里不对吗?

    秦浩峰继续解道,“孝经有‘曾子曰:......敢问子从父之令,可谓孝乎?”子曰:“是何言与,是何言与!’圣人为曾子师,圣人之教,曾子安敢忘?”

    “所以做论主旨应解为,承亲高志,继先贤遗愿,应和天道,知其为,知其所不可为,进而谏之,此方乃孝道”。

    (简单解释下:所谓父母之命不可违并不是孔子原意,孔子意思是做人子女,若是父母有错,就要谏言,不谏言枉从才是不孝,后面曾子便解释了此话,先意承志结合起来理解,个人认为是领会先贤的精神,继承他们的意愿,遵从孝的大道听从父母的安排,如果唯命是从,唯唯诺诺,只保证父母衣食无忧,怎么能是孝呢?

    当然这是笔者个人理解,有些偏颇,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诸位同父母间还是要友好协商,若是不成哄着些最好,总归大多数的父母不会去害孩子,可能会因为见识不够等等原因制约父母的眼光,慢慢说服吧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