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96章 游学西南觅舅踪 亲情果是在梦中(9)

    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,在武昌府城的东北,原是了望瓮城,始建于三国时期,后又多次遭焚毁,在太祖四年,江阴侯扩建武昌府,重建黄鹤楼。

    下了马车,秦风抬头看去,不禁有些失望,此时的黄鹤楼不过是栋三层建筑,远不是后世模样。

    只见一条石砌成的墩台,高约一丈(3米),在墩台之上,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楼阁,楼阁南北又各有一十字脊歇山顶大亭。

    黄鹤楼的主体面阔五间,进深虽只三间,而其前后明间又各出抱厦,四周游廊支立二十四根巨大廊柱,梁架斗拱精巧秀丽,古朴大气,檐角轻盈翘起,向上如飞鸟展翅,上层铺设绿色琉璃瓦,其上又有五脊六兽镇守屋脊。

    二、三层飞檐,用的又是布瓦顶,瓦瓦相盾,遮光防水;檐铃数只,纹饰精美,若是夜间聆听,更有铃声轻传,让人静气凝神。

    进了内间就见得开阔无比,宫灯挂的到处都是,虽是白天,也是燃有巨烛,正中间便是“鹤舞九天”图,图前摆了几案,供有各色物品,檀香袅袅不断。

    左右楹联巨大,分别写有“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”和“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”。

    眼四周观看又有“孙权筑城”、“江阴侯重建”、“李白饮酒挥毫”等画作,多是写意手法,大气自然。

    (笔者之所以在景物描写上多用古言词汇,便是为了避免水字数,景物一类大体相同,形容词汇也基本类似,大体一写就是)

    上了二楼,如今做了酒楼,老夫人和秦风也不停留,直接去了三楼,三楼略矮,不过丈余高度,做了茶馆,如今更有多人在此听书或是观景。

    李同仁早就安排好了,等秦风登上三楼,就有跑堂的上前来迎,迎到窗口处,上了红茶和茶点。

    秦风见了红茶,会心一笑,忙是端给老夫人道,“祖母且品茶”。

    老夫人一看茶汤黄红,茶香四溢,笑道,“这是何茶?倒是多了些香甜”。

    秦风也端起茶盏,微嗅,当真是那武夷山野茶,比前世味道更浓郁些,笑道,“这是武昌同知李同仁送的,说是武夷山野茶,最是暖人脾胃”。

    老夫人点点头,“好在还算上道”。

    余意不表,各位看官自行体会。

    喝罢茶水润喉,秦风扶着老夫人到窗前观看,但见万里碧波浩浩荡荡,由近及远无边无际,长江之上又有点点帆船航行,多是三桅沙船(江船,内河航行的,外海航行的叫福船)。

    “乖孙,见此情景为何不赋诗一首”,老夫人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秦风见老夫人促狭,也不忸怩,笑道,“既是祖母有令,孙儿就吟诗一首”。

    说罢装作沉思,不一会就道,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

    老夫人还以为秦风真要作诗,等听的此诗,笑着捶了秦风一拳,笑骂道,“你这猢狲,原是拿了李太白的诗作,蒙骗祖母,怕是想着挨揍不成?”

    秦风紧挨着老夫人,笑道,“祖母你就是难为我,我哪里会作诗?如今这才分都是给了刀枪箭戟,祖母故意羞我”。

    秦风说罢,祖孙俩都是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有些时候,你不惹事,往往就会有口含大义之人出现,自以为掌握人间真理,手握天宪,似人间正义使者,一口一个真理,一口一个正义。

    “这位同道,看你装束多半士人,怎能不学作诗?”,说这话的是旁桌几位文人中的一位。

    见他痛心疾首,像是秦风不会作诗似要遭受天谴,秦风不想理会,地位不同,语言不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