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26章 东阿城内

    东阿县,县衙大堂。

    一个年约三十的文士正坐在大堂上,安静的处理着手中的公务,边上则是一个年约十岁的小童,正盘腿坐在边上,手中则是拿着一些文书再看,只是竹简上的字歪歪扭扭的,看起来也特别的别扭,这个小童也只能是凭着想象一点点的往下看。至于看不懂的,那也只能是等着案几前的文士处理完手中的公务才能去问下。

    中年文士看了看自己刚刚批改完的竹简,然后又仔细的校对了一遍,轻轻的吹了吹上面还未干透的墨迹,然后小心点卷起来,免得墨迹弄脏了竹简上的文字。然后又打开了另一卷,手头边未处理完的公文也只剩下了两三卷,用不了多久,就可以适当的休息。

    小童则是拿起了陶壶,给眼前的茶碗倒了半碗茶水,然后小心点放在边上,等着茶水慢慢的变凉。简陋的陶瓷碗中,略显黄色的茶汤在红色的漆碗中,透出一种暗褐色。

    中年文士的批改案卷的速度很快,很快便处理完了手头上所有的公务,小童看着文士批完了卷宗,也是赶紧将手边温度刚刚好的茶碗递上。

    中年文士轻轻的呷了一口,过了一会,又呷了一口。

    “你这孩子,泡茶的手艺倒是与众不同,而且这般饮茶,和我们之前也是不太一样。”中年文士将茶碗中的茶一饮而尽,咂了咂嘴,感觉还想再来一口,小童则是立刻就给文士续上。

    “信啊,你就那么那么自信,你的计策和战略一定能够成功?”中年文士正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,颖川荀彧荀文若。边上倒茶的小童,则是陈信。

    “只能说事在人为。至于成不成,也是看天意,”陈信将事先准备好的糕点也放到了荀彧的面前,自己也是毫不客气的捻起一块放到了嘴里,“总之,谋事在人成事在天。尽力就好。即便只是徐州边上的州郡稍微弄点回来,也好过此刻困守原地。”

    陈信的内心中却是想着,总比到时候拿人肉做干粮的要好啊。

    “不说这些了,今天的公文里面,你又遇到不认识的字了?”荀彧稍微吃了一点,然后就开始教陈信认字,这还是陈信主动要求的,而且荀彧在教学的过程中,发现陈信本身的悟性也是不错,看着眼前的公文,也是能够东拼西凑的将公文的内容大致的说出来,荀彧索性也就让陈信在自己边上给自己分类文件,文件经过分类,处理的速度也是快了不少。随着他的识字量的不断增加,分类公文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。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主公在徐州怎么样了。”荀彧喊着外面晴空万里,没有丝毫的云朵,只是想着,若是再不下雨,接下来的兖州又是一场大旱,再加上刀兵,估计会进一步伤了元气。

    “先生何必忧虑,有时候,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。”陈信则是说着,又给自己的茶碗中倒了一碗。说实在的,他是真的喝不惯这个时代的茶,与其说是喝茶,倒不如说是吃茶,除了茶叶以外,还会加入一些七七八八,奇奇怪怪的东西,生姜、米面等等,煮好了看起来就像是浓稠的粥一样。

    “你这话倒是挺有意思的,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。”手边的事情也都处理完了,荀彧则是往外面走着,“我要出去巡视一番,你跟不跟来?”

    荀彧也根本就没有把陈信当做下属和家仆,有点类似于学生。人到了一定的年纪,就是好为人师,尤其是遇到了一块璞玉的时候,更是想要好好的雕琢一番。

    “那就随先生走一趟。”陈信毫无形象的起身,又随意的拍了拍衣服,然后跟在了荀彧的身后。

    走出了县衙,陈信也是看着古代的建筑,还有街上的一些店铺,在这个商业整体都不太发达的古代,类似于东阿这样的小县城,更多的人口也是聚集在各个村庄和坞堡,至于县城之中,大多也是本地豪强有那么点住宅,还有一些原本家境还可以,不需要靠种地生活的人家。

    街上最热闹的,不是酒肆,而是兵器铺和粮食铺。这种时节还能开得起粮食铺的,基本上也是本地的豪强大族了,一来普通人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,二来普通人家更是没有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。

    叮当,叮当,叮当。

    敲打铁器的声音由远及近,又由近及远,陈信也是跟着荀彧来到了东阿城的城头,大概高度也有四五层楼那么高,至于宽度,宽的地方大概三十多米,窄的地方也有十来米,足够铺开了军阵。